聚力共同缔造 打造宜居樊城

©原创   林天新 张文丽

本网讯(通讯员 林天新  张文丽)自省人大常委会“聚力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动员部署会召开以来,樊城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上下联动,坚持以“小切口”融入大课题,以“小支点”撬动大格局,以“小单元”聚焦大民生,引导人大代表在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和成果共享中,不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以“小切口”融入大课题,主动服务中心大局

在“小”字上精准切入。按照省人大常委会“1+N”工作要求,围绕樊城“一心四区”中心大局,结合老城区治理实际,选准“宜居樊城”切入点,以“五共五有”为路径目标,确定了“聚力共同缔造·打造宜居樊城”代表行动方案。各镇街围绕“一镇街一品牌”目标,分别聚焦物业管理、背街小巷治理、矛盾纠纷调解、城市更新攻坚、家庭心理健康辅导、滨江小镇建设、特色产业扶植等“小切口”,因地制宜分别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确保全区代表行动精准定位、一体推进。

在“细”字上全面保障。制定出台了《樊城区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通过规范代表履职行为和社会行为,约束激励代表依法履职、为民履职。同时,向全区人大代表发出《履职提醒函》,引导人大代表在共同缔造代表行动中主动作为,双岗建功。健全完善代表活动和活动宣传考核评优制度,并召开全区代表行动观摩现场会,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在“实”字上层层用力。为确保全区代表行动方向不偏、焦点不散、力度不减,区人大常委会迅速成立代表行动领导工作小组及工作专班。分层次分片区分主题先后开展5次代表履职培训,统一代表思想,提高履职效率。同时,建立常委会领导联系指导工作机制,由代工委每月开展工作调度,对各代表团代表行动开展情况汇总通报,层层压实区镇两级代表行动主体责任。

以“小支点”撬动大格局,深化基层民主实践

以阵地建设为支点,搭建收集民意新平台。一是搭建“谋”的平台。樊城人大整合辖区代表联络站、基层立法联系点、红色驿站、综治中心等各类功能室资源,推动721名人大代表主动亮身份履职,让群众在参与共同缔造中就近就便“找得到人、说得上话、议得成事”。二是用好“议”的阵地。利用“七点半岗哨”“幸福夜话”“群音会”等基层治理工作平台,开好共同缔造的动员会、培训会、座谈会、认领会等,引导人民群众“说问题、诉烦恼、表诉求、提建议”。三是畅通“收”的渠道。在群众密集活动区域设置“民情收集箱”,常态收集社情民意。衡庄社区和高庄社区分别通过“云履职”“高庄快讯”微信公众号,设置民意代表聊天室,开辟了群众发声“快速通道”。各镇(街)每月10日、20日开展选民接待活动,面对面收集选民诉求,让群众真实感受到“人大离得很近、代表就在身边”。

以代表履职为支点,拓展保障民生新路径。一是当好人民诉求的“代言人”。全区广泛开展“进组入户大走访”活动,人大代表刘晓琳先后在水星台社区送出“家书”428封,收到“家人来信”346封,收集到问题建议271条,挖掘筛选“金点子”32条,上报整改项目立项3个,迅速打开了“共同缔造”的互动局面。二是当好民生保障的“监督员”。区人大常委会组织议案及建议相关代表先后对2个议案和11件重点建议办理进展进行了归口督促,并按照“调研交办—督办回访—评价反馈”全过程督办机制,持续开展“回头看”和视察督办。三是当好共建共管的“带头人”。鼓励支持有能力有想法的各级人大代表,带头出钱、出力、出点子,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优势资源,发动身边群众投工投劳。汉江街道襄棉北院3名人大代表带动居民主动拆除自家煤棚,链接开发商资源,打造了小区“共享小路”和“共享花园”,小区环境焕然一新。

以机制创新为支点,探索深化民主新实践。一是探索人大代表票决制。把人大代表票决制贯穿到项目立项、落地落实各环节,请代表群众对履职实效进行评估、评价和反馈,保障缔造过程体现民权、合乎民意。屏襄门街道人大组织代表选民对市百货站小区文化长廊项目改造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95%以上。二是建立代表小组议事会。建立代表小组专题议事会制度,推动形成代表小组专业依法履职形式和矛盾问题精准化解的重要渠道。米公街道人大围绕韩庄社区背街小巷环境问题、人民路和朝阳路交叉路口电动车随意停放及周边商铺占道经营等现象,先后召开3场关于背街小巷环境治理、清车疏路、飞线整治为主题的两级人大代表小组议事会,收集意见建议12条,形成建议交办清单3项。三是实行人大工作网格化。区人大常委会依托全区625个网格,初步形成了10个中心网格—128个单元网格—721名人大代表的阶梯式、全覆盖网格化工作模式,把履职“触角”延伸到“最小单元”,形成“人在网格走、问在网格提、事在网格办、难在网格解、情在网格建”的代表履职新模式。清河口街道人大将17名人大代表按选区划分至辖区网格,代表在网格内通过开展民意收集座谈会、代表恳谈会等,收集反馈各类意见建议60余件;屏襄门街道人大探索“今天我在岗——人大代表接待日”流动代表联络点,送服务上门,现场召开板凳会7次,群音会3次,累计服务选民200余人次,收集意见21条,解决15条。

以“小单元”聚焦大民生,激发代表行动活力

组建专业代表小组。针对樊城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界代表比率高、优质教育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樊城区探索组建教育专业代表小组,发动37名专业代表围绕“大校额”“大班额”、校园安全、“双减”等内容,通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等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专业代表小组组长卓道庆探索以市31中为龙头,联合38中和46中组建教联体,通过师资共用、管理共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促进以强带弱,并成功入选省级教联体试点学校。

开展家庭牵手行动。宜居在治理,治理在和谐,和谐在家庭,为了促进文明家庭细胞建设,减少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社会矛盾纠纷,屏襄门街道以“1+N 四力连四台”工作法,联合人大代表心理咨询师团队,建立心理咨询室和家庭工作坊,凝聚21名心理咨询服务志愿者,开展和谐家庭牵手行动,为辖区妇女、老人、儿童、精神患者、心理疾病等需求人群进行免费心理辅导。

开辟线上履职通道。樊城人大与区级融媒联合开通代表履职线上专栏,集中展示优秀代表履职事迹、推广代表行动经验做法,增强人大代表履职的荣誉感和获得感,提高代表履职积极性。同时,作为市级人大立法联系点高庄社区立法建议收集渠道的补充,不断拓展代表群众知法、信法、用法并参与立法的渠道,为宜居樊城营造良好民主法治氛围。

截止至目前,全区48个代表小组已全部开展活动,全区721名省市区镇四级人大代表有687名参加活动,代表参与率达95%,全区代表联络站点接待选民2万人次,走访选民5000多人次,组织集中视察调研74次数、代表小组活动97次数,收集意见建议559条,实际解决493条,其中:为群众办实事435件、调解基层矛盾纠纷227起。“有事找代表,要办就办好”的代表履职新气象正在樊城蔚然成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