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王欢 张霞 王威晗)4月16日,襄阳市晨光小学成功举办“信息科技学科本位下的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研讨”活动,旨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路径,推动教育智能化转型。此次活动汇聚了全区信息科技教师,通过课堂展示、专题讲座和实操演练等形式,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范例。
活动伊始,晨光小学优秀青年教师朱尹雪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信息科技六年级现场课《一分为二开与关》。朱老师以数字人“小智”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设计制作一个有趣的照明系统,巧妙地将人工智能元素融入课堂,通过数字人、小游戏以及自制的掌控板等教具,引导学生逐步探究控制系统“开与关”的原理,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学生们在朱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动手实践,课堂气氛活跃。课后,朱老师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与反思,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
随后,樊城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信息科技教研员陈缘老师解读了《樊城区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应用指导意见》和《樊城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并对全区信息科技老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她强调,信息科技课堂是人工智能教育的主阵地,信息科技教师是主要的助力,鼓励信息科技教师率先行动,团结向前,将AI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湖北省特级教师刘梅老师则以《信息科技学科本位下的人工智能教学的开展》为题,从《信息科技教学指南》的角度解读了小学人工智能教学的顶层设计与实施策略。她强调,教学需围绕学科核心素养展开,避免“重技术轻思维”的倾向,确保教育真正服务于学生发展。
樊城区信息科技名师王欢老师则通过《人工智能助力教师教学》的讲座及实操练习,介绍了AI工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和工作效率。她强调,技术是教师的助手,合理运用才能实现教育质量提升。
本次研讨活动为区域教师打开了面向智能教育的未来之窗。面对AI技术对教育教学形态的重塑,教师们需以开放心态拥抱变革,并以专业智慧理性把握,在教研实践中沉淀经验,让AI真正成为提升教学效能、优化学生学习体验的有力支点。信息科技教师应积极探索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创新路径,共同推动樊城区信息科技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