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点滴善意 传递爱与希望 ——樊城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综述

©原创   汪凌蔚

本网讯(汪凌蔚)清晨,樊城交通干道红绿灯旁的“红马甲”志愿者已开始辅助维护交通秩序;中午,外卖小哥排队从汉江街道幸福食堂领取爱心餐,义务送至老人家中;夜晚,社区工作人员开始守护独居老人安全。

从社区到街头,从晨曦到星夜,志愿者的身影如繁星般,散落在樊城的每个角落,默默无闻地付出,汇聚点滴善意,温暖着城市。

截至目前,樊城现有登记备案的志愿者队伍508个,实名注册志愿者总数164444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3.5%,在樊城,平均每5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全区村(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樊城坚持“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充分发挥志愿服务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重要作用,探索以“三融三化”健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织密“15分钟服务圈”,构建点多、线长、面广的志愿服务网络,打造“樊城雷锋哥”志愿服务品牌,积极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深化机制融合 “单兵作战”到“全民参与”

“张奶奶,您今天的血压指数正常,但还是要保持清淡饮食。”3月17日一大早,七里桥社区便开始了家门口的暖心服务,为辖区居民提供免费干洗鞋子、厨具,健康义诊等志愿惠民服务。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已成为樊城居民的日常生活,生活中遇到的大小难事,联系社区志愿服务者,都可以迅速得到回应和解决。

过去,志愿服务常面临有心无力的困境,志愿者找不到服务渠道、社区摸不准居民需求、社会资源难以有效整合。

如今,樊城已构建起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负责、各有关部门和群团组织履职尽责的工作协调机制,形成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组织体系。

樊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妇联巾帼志愿服务队、“张富清”老兵志愿服务队、樊城区曙光救援队、点爱志愿者协会、樊城区公益服务协会,开展系统性、全覆盖的志愿服务活动,实现全民参与的良好格局。

锻造服务品牌 “小而美”成就“大作为”

“焦奶奶,我是小崔,给您送饭来了。”中午时分,外卖小哥崔健一边敲着樊城区汉江北路社区居民焦发智老人的房门,一边喊着。崔健于2024年7月加入樊城区汉江街道“先锋骑士”服务队,根据日常工作服务范围,服务队安排崔健等6名外卖小哥,免费为汉江北路社区的孤寡老人送餐。

“目前,辖区已有28名外卖小哥加入‘先锋骑士’服务队,每天中午都会进行义务送餐服务,这支队伍在基层治理、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汉江街道党工委书记万银峰介绍。

为打造具有樊城特色的志愿服务生态圈,打响“樊城雷锋哥”志愿服务品牌,樊城聚焦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通过“暖‘新’关爱行动”提供歇脚驿站、折扣餐饮等福利,引导他们参与社区巡逻、安全隐患上报等志愿服务,形成可复制的“五化”模式,即,项目品牌化、队伍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精准化、保障制度化,向新就业群体传递城市温度,凝聚基层治理“新”力量。

弘扬志愿精神 “向善之力”生生不息

曾雪涛是樊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2003年开始从事志愿服务,二十年如一日,奔走在各种志愿服务中,参与组织各类志愿活动千余场次,被樊城区推荐为“荆楚楷模”候选人。

2024年,曾雪涛参与成立了樊城区曙光救援队,去年夏天,在防汛救灾中第一时间参与,深入樊城灾情最严重的七桥新区、前进路、星火路等地进行救援,先后转移群众1000余人次,并为受困群众运送物资。

像曾雪涛这样的志愿者,樊城有16万多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勇敢果断。灾难面前,闻令即动,冲锋一线。传递着爱心与正义,传承和弘扬着助人为乐的精神。

近年来,在樊城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中,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影响广泛的先进典型,成为弘扬志愿精神的示范者、传播者,引领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截至目前,樊城已推荐报送4个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

从“红马甲”志愿者到“樊城雷锋哥”志愿服务,樊城以组织化夯实基础、品牌化提升效能、精神化凝聚共识,构建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志愿服务生态体系。

“我们将进一步围绕社会治理新要求和群众工作新需要,推动各领域、各系统、各单位结合实际,建立建强党员志愿服务队,把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让志愿服务精神在新时代樊城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以高质量的志愿服务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襄阳篇章作出积极贡献。”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彭峰表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