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中街社区:用爱铸就抗疫铜墙铁壁

王晓丽

     本网通讯员 吴祖源      2020年的春节,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吹响了万千党员干部的“集结号”。         疫情就是战情。取消休假、放弃团聚、暂别亲人……从大年三十开始樊城区定中街社区全体工作人员“有召必回”,全部回到工作岗位,戴上党徽穿上红马甲,匍匐在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用自己的健康呵护保卫着辖区每一位居民的身体健康,用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安定千百居民跳跃不安的心。      “小喇叭”大功效,吹响防控“集结号”  疫情发生后,大多数居民还没有认识到肺炎疫情的严峻性。“张贴疫情信息通告”“向居民们发放一封信”“小喇叭提醒居民不要出门”……定中街社区工作人员使出浑身解数每天不间断的通过“移动音箱”、“小区网格群”、“官方微博”新媒体多途径的线上线下提醒着辖区居民防护注意事项。“疫情不是玩笑,神仙也要带口罩”、“今天出门晒太阳,明天就躺病床上”辖区内悬挂的一批“硬核标语”也让社区在做好人员流动管控的同时深化了大家对疫情的严峻的认知,增添了大家自我防护的自觉性。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和发展,加强小区人员出入管理和健康大排查成为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个关键期,辖区党员群众纷纷请缨,加入到抗击疫情的行列中来。15名社区工作者、45名“双报到”党员、6名居民志愿者……从早7点再到早7点24小时不间断在辖区进行“非必要不出门”劝返工作、物资配送工作、夜间值守工作、公共区域消杀工作、健康排查工作等,疫情的接力棒在他们手中来回传递。也涌现出抗疫闲不住的古跃顺“古大爷”、“黑夜里的防疫守卫者李文豪”、“兼职社区消杀员的环卫工熊建辉”等大批冲锋在前的防疫志愿者替居民把好“健康之门”,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既有“三头六臂”,又有“三十六计”      在疫情防控的吃劲阶段,社区志愿者们纷纷变身“物资配送员”、“药品采购员”、“在线接单员”……既有“三头六臂”,又有“三十六计”成为服务群众的“百变金刚”。      为了满足辖区居民日常消毒的需要,社区将筹集到的消毒原液通过在小区以单元“叫号”的方式分批次为居民进行发放,让居民们领的放心;考虑到居民平常生活起居物资仅靠家中囤积的蔬菜和社区代购的必需品维持,社区在“元宵节”期间,泡面一度成了大家工作加班的“最佳拍档”时候,专程从超市采购了近3000元的汤圆送到了居民家门口,让在家隔离防护的居民感受到隔离病毒不隔离爱的浓浓节日氛围;针对不同人群对生活物资的全方位需要,社区积极对接武商量贩购物超市、独活大药房等及各类电商平台为辖区4个居民网格提供线上订购,社区代购,线下统一的配送模式。在物资到达社区后,进行无接触转移、铺垫防护膜、外包装喷雾消毒、间隔安全距离发放等方式层层把关,让“菜篮子”过安检,将民生服务进行到底,保证居民拎的安心吃的放心。      疫情拉开人的距离,关爱拉近党群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暂时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开,但也让社区工作者们和孤寡老人,特扶家庭这样的“特殊群体”的感情拉近。“沙叔叔,这是刚下好的水饺,你妹妹说今天不能来看你,托我们给你做的午饭,你趁热吃”,居住在金河大厦小区的独居老人沙玉生身边没有至亲,唯一照顾她的妹妹因为距离太远也不能时刻出现在其身边,沙玉生每当生活上出现困境,社区工作人员便第一时间扮演其生活中的至亲,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定中街社区以网格化进行结对“认亲”,在物资上给予所需,在生活上给予慰藉,竭尽所能的帮忙这些群体在疫情中度过难关。      疫情期间,不少外地人因为返襄探亲、打工、旅游等原因滞留在了襄阳不能回家,但也是因为疫情却让他们感受到另一个“家”的温暖,那就是社区。        来自武汉的喻女士一家滞留在襄经历一波三折,年前从武汉出发计划到云南旅游,随着疫情爆发全国各地开始实施交通封闭,云南无法进入武汉也无法回去,情急之下最终来到襄阳租住在樊城定中街上一处家属院。“也不知道还要呆多久,这样下去花销好大”,一家三口滞留在外的开销不是小数目,社区在走访中得知其一家面临的困难后,除了为他们送上了蔬菜、米油、牛奶等生活物资,还协调了房东主动为其降低了房租金,减轻他们因为疫情带来的负担。        “原本觉得疫情会给自己造成很多不便,没想到社区的贴心关怀让我内心有了很强的安全感,等宝宝出生长大后我一定会告诉他这段难忘的生产经历”,针对辖区内待产的五个“准妈妈”,社区第一时间为她们做了详细登记,并列入到社区重点关注人群,每日通过上门走访或者电话询问他们的体温变化及身体健康状况,多次送上一次性口罩、医用防护服等防疫物资,确保她们在特殊时期能安心待产。      人性化便民服务,畅行复工复产路        “县外市内人员可以申请办理返程手续”,春回大地,疫情慢慢消散,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接连发出通告。收到社区第一时间的告知后,辖区滞留居民纷纷提出申请。        “查看绿色健康码、体温测量、登记滞留时间、填写返程目的地详细地址……”社区在对他们提交的返程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审核把关后,一一为其出具了相应证明。      “听说复工复产了,我想出门就医,看望一下独居母亲怎么办”,除了坚守防疫岗位的居民或复工复产的员工需要出行外,为了保证确实有需要出门的市民,定中街社区采取了人性化的便民方法,通过向看病就医、照顾孤寡老人、亲属去世料理后事的居民发放临时通行证,严格有序的满足他们出行需求。      战疫一线显担当,党群齐心筑大爱     
   
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定中街社区党员干部、“红马甲”志愿者以爱筑爱,在战疫一线显担当,通过实际行动抒写着一篇篇属于他们的一线防疫情。他们深情的背影是这个初春最美的风景。         社区书记王亮广,作为“双职工”的家庭,和同是社区工作者的妻子都身处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工作结束以后需要隔离防护,不能回家。年幼的儿子只能让年迈的父母照顾。他说:“我们夫妻家庭的‘缺位’为的是抗战疫情的随时‘补位’;“闲人”古大爷,居民志愿者古跃顺,今年已经62岁本该安享晚年的他就是“闲不住”,面对疫情肆虐,在大部分人都选择呆在家中防护的时候,疫情发生至今一天不落的准点出现在社区为其分配的岗位上,凭着一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防控点”把好辖区居民的“健康门”;“巾帼战士”社区工作者王清云,在坚守抗疫一线忙碌时,父亲不幸去世。“疫情当前,我会尽快调整好自己,继续投入到工作中来”,虽然悲痛万分但王清云未通知亲友,并主动要求丧事从简,在匆匆料理完父亲后事后立马归队与社区“战友”继续并肩作战;“看着你们每天天不亮就来社区上班了,既要帮居民们采购生活物资,还要做人员登记,我年纪大晚上睡不着,大门的夜班我来值”,居民志愿者李文豪每天晚上7点到第二天7点,在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的时候他接过社区抗疫的接力棒,甘当一名黑夜里的防疫“守卫者”;感恩社区情的环卫工熊建辉,疫情期间不仅奋斗在自己的本职岗位做好防控一线的保洁工作,还主动协助社区为居民楼道进行消毒杀菌、运送防疫物资等工作,身兼“数职”,彰显着自己别样的抗疫情怀……      50个日夜坚守、无以数计的体温监测、上千次的消毒杀菌……虽然他们不像医生和护士,在医院直接面对病毒,但是疫情来了,作为社区最基层的工作人员,他们的战场就是排查疫情,全力保卫每一位居民的健康。定中街社区用他们的百变人生把社区打造成为居民避风港,用一个个温暖画面,汇成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不倒城墙。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