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张立丽)太平店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根”和“魂”,乡村治理为着力点、乡村振兴为目标,促进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城镇建设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富民镇、生态绿色宜居镇、农旅融合文化镇建设,擦亮“化纤纺织产业园”这块金字招牌,高点定位、科学谋划,打造乡村振兴太平店镇样板。
以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为核心 奋力打造富民镇
围绕加快发展“一镇一业”“多村一品”“一村一品”,逐步构建镇村联动、镇村一体的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格局的定位,太平店镇在农业产业化发展方面持续发力。
加快推进“过路经济带”建设。加大一号公路沿线精致农业、旅游观光、生态休闲等新兴业态的培育力度,打造农村田园综合体,满足游客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乡土文化享受等需求。一号公路沿线村田山村因地制宜,抢抓机遇,引进梅花鹿500只,建设成为全市唯一的梅花鹿场,专业加工鹿血酒、鹿茸、鹿鞭、鹿肉等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每户村民年增收2万元。
加快推进“多村一品”、“一村一品”建设。结合本村特色,建成宋闸、曾岗、徐庄3个莲藕专业村,龙巷、沈河、小樊3个蔬菜专业村,徐堤草莓、朱坡光伏、王台豆制品等10个重产业专业村。2019年春,太平店镇农业经营大户姚虎在村“两委”和党员群众的帮助下,投资300多万元先后在龙巷村、乔岗村流转土地300亩种植金银花,大力发展金银花产业,目前金银花产业已成为两村的“多村一品”产业,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加快推进化纤纺织产业园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基础设施水平、管理水平和成才能力,为园区入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当好产业转型的承载区、示范区和服务区,擦亮“樊城经济开发区”和“太平店镇化纤纺织产业园”这两块金字招牌。以年产值12.39亿元的博拉经纬、年产值7.5亿元的奥园美谷等重点企业为龙头,带动辐射周围17家小微型化纤纺织企业,通过技术设备升级等手段,推动传统化纤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化纤纺织产业链党建联盟。
以党建引领生态振兴为根本 奋力打造宜居镇
坚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村为单位落实规划先行,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思路,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节点化,有序实现全域覆盖。
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太平店镇以“擦亮小城镇”建设为契机,对镇区进行改造升级,完成302省道和集镇改造,补齐太平店镇小城镇建设管理短板,实现镇区全面亮化。
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号召力、党员干部的带动力、奖补政策的撬动力,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活动,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巩固人居环境整治常态治理机制。自今年1月起,太平店镇王台村、朱坡村等村居在一号公路、302省道沿线村庄开展清洁行动,全方位整治道路和村庄“脏乱差”问题,从根本上提升村民生活品质。
完成部分点位提档升级。大力实施一号公路沿线美丽乡村提档升级,完成沿线节点村“一村一景”打造和房屋立面改造,重点打造晏楼“口子村庄”。张园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去年已建好美丽乡村基础设施,今年将在此基础上做精做细,依托冢子湾水库,在堰塘里种植观赏性荷花,开设休闲垂钓乐园,建设民宿、农家乐,助推农民增收。
以党建引领文化振兴为目标 奋力打造文化镇
为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综合治理水平,太平店镇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三个文化”为抓手,大力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
民风文化强基。加强农村文化教育,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动员和鼓励各村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村民议事会积极发挥组织功能,破除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
乡土文化培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太平店镇积极挖掘本镇乡土文化特色,着力打造健康的、休闲的、历史的文化乡镇。走进太平店镇高田村,我们可以看见妇女代表成立的“格格舞蹈队”正在现场排练,在市、区屡获佳绩的同时,也让妇女同志真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主力军;在共建街社区,每年寒暑假举办的爱心家园,为大批留守儿童提供了帮助,真正实现了让家长放心、让学校安心、让孩子开心的目标。
红色文化铸魂。依托樊城区一号公路交通资源优势,打造肖庄村红色旅游观光品牌。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党史展览馆和红色研学基地相结合,打造红色旅游研学路线,充分展示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进一步提升肖庄村红色文化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