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蝶变谱新篇

襄阳日报   王晓丽

——樊城区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现场会侧记
 
  全媒体记者 丁涛 韩秀嫣 通讯员 徐琦
 
秋日的樊城,乡村风景怡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徽派风格的民居错落有致,金色的谷浪、忙碌的收割机、壮观的晒秋场景……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24日,在樊城区美丽乡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现场会上,一幅幅乡村蝶变的美丽画卷在眼前展现。
民生为本 补短板完善服务功能
“政府答应的事情,都做到了。我们很满意!”在太平店镇金牛村,广场上的百余名村民自发鼓掌,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心中的谢意。
之前,村干部走访问需时,金牛村群众表达意愿,希望继续改造环境,让生活更美好。
樊城区顺应民意,依托村社共建项目,致力于打造田园风格的美丽乡村模式。
经过改造,金牛村先后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文化新村”“先进村”,入选省住建厅“湖北省第五批宜居村庄”,并被纳入“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名单。
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樊城区聚焦群众需求,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全过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服务功能,让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房前屋后三季有花,公路沿线四季常绿,乡间村道曲径通幽,农家小院精美舒适。同样,通过补短板,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还有太平店镇田山村,怡人的乡村美景、整洁的乡村道路让人赞叹不已。
田山村的如画美景,得益于村民主动参与乡村建设。
 
  怎么建、建什么,群众说了算!
在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改造了堰塘、刷黑了道路、新建了农村“大三格”化污池、种植了香樟树等,还兴建了文化小广场和公共绿地,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现在环境越来越美,大家也越来越自觉地爱护环境,都不好意思乱扔垃圾。”田山村村民周俊说。产业强基 既要“面子”也要“里子”
走进牛首镇花园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家家户户种植的鲜花。红橙黄蓝紫,绽放出一道道艳丽的彩虹。
因花成景,以景聚人。近年来,花园村集体成立了花乡源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苗木花卉产业。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现有各种苗木3万余株,总价值约300万元。
目前,该村集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生存拓展训练、农家乐于一体的襄西月季苑,已正式对外营业。
有了美丽的“面子”,更要幸福的“里子”。樊城区以产业为核心,不仅让环境美起来,更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
在牛首镇东北部的普陀社区,一条笔直的主干道,打通了村民的致富路。
该社区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围绕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中心工作,发展特色产业和生态旅游。
现在,千亩红高粱、百亩蔬菜种植基地发展得蒸蒸日上,去年,普陀社区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4万余元,实现了居民收入稳定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风民风整体向好的局面。
 
文化铸魂 提升内涵留住乡愁
现场会当天,记者看到,牛首镇张岗村计划打造12个传统民俗作坊,目前已建成豆腐坊、酒坊、裁缝坊3个,“大旺庄”奇石、文玩、字画、老木家具博物馆已初步建成,八大文化景点布置完毕。
该村将历史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结合起来,深度挖掘乡土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注重“找故事”“说故事”,打造人文历史宣传阵地、民俗风情展示场地。
樊城区坚持以文化为魂,注重把富有地域特色的自然风情、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让镇、村更具品质、更富内涵。
牵起文化之手的,还有太平店镇石河村。该村以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真正让村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评,一幅幅美丽乡村画卷呈现在眼前,一张张幸福笑脸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俯瞰樊城山水,乡村振兴的笔墨晕染得正相宜。

点赞 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