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家台社区,只要提起谁家的媳妇儿好,街坊邻居们都会纷纷称赞一个人,那就是张洪英,一位普通的居家妇女 ,她孝敬公婆,待人友善,还耐心细致地照顾智障大姑姐十一年如一日,受到街坊们一致好评。 “大姐,你坐这里多脏呀!走吧,回家我给你做饭吃好不好?”3月5日下午6时,记者在董家台原二组居民区私房外 的巷子口,看见现年52岁的张洪英提着菜篮子回家,她挽起从小患有智力障碍,现呆坐在水泥地上的大姑姐,像哄个孩 子似将大姑姐扶回屋。 回屋后,张洪英帮大姑姐拍拍裤子上的泥土,打了盆热水,拧干毛巾,给大姑姐擦脸,并叮嘱她不要乱跑,随后 张洪英又连忙择菜、洗菜,给公公婆婆准备晚餐。“大姑姐特别爱吃饺子,我今天就给她包饺子吃。”张洪英边择菜边 对记者说,她的脸上自始至终都挂着微笑,十分开朗,这也是张洪英给记者最深的印象。 1989年,谷城县盛康镇姑娘张洪英经人介绍,嫁给董家台社区原二组居民董光明,一年后生下女儿,夫妻俩与公公 婆婆生活在一起,五口之家过的平淡幸福。
2004年,张洪英得知,从小患有智力障碍的大姐董春英家中遭遇事故, 大姐夫因一场意外去世,留下智障的妻子和尚未成年的一儿一女。“那时候,公公婆婆心疼大姑姐,生怕没人照顾自己 的女儿,每天走很远的路,去大姑姐家中照料她,我就想着把大姑姐一家接过来,大家一起生活,有个照应。”张洪英 说,她出资安葬了大姐夫后,公婆不好意思多说什么,也从未主动提出要让大姑姐搬过来,但她从公婆的眼中,看出两 位老人的担心,为了让老人放心,2005年初,她决定将大姑姐一家接过来,由她亲自照料。 就这样,白天张洪英推车去集市上卖菜,晚上照顾大姑姐和公公婆婆。“大姑姐虽然已经53岁,可她智力表现 像4、5岁的孩子,经常干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张洪英回忆道,大姑姐会经常把玩拖把、扫帚,然后将东西乱丢 乱放,有时候把脏兮兮的拖把,放进做饭的锅里,有时候放进邻居的车座椅上,惹的邻居们很不高兴。“很长一段时间 ,我不停地给邻居们道歉,后来,邻居们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就没说什么。”张洪英说,经过自己诚恳的道歉,邻居们 也慢慢谅解,可没多久,自己上高中的女儿,又开始嫌弃大姑妈。“我女儿觉得家里有个智障的姑妈,让她没办法带同 学到家聚会,怕被班上的同学笑话。”张洪英又教育女儿,作为家人,理应互相扶持,没有什么好丢人的。家中成员越 来越多,原本居住的小屋,已经容不下8位家庭成员居住,张洪英又从娘家借钱,加盖房屋,将房屋扩建成四层的小楼 ,公婆与大姑姐一家住一楼,她与丈夫、女儿住在四楼,将其他房屋租出去,以贴补家用。“公婆跟大姑姐年纪大了, 上楼不方便,所以让给他们住,顶楼冬冷夏热,我们年轻些,吃点苦没什么。”张洪英笑着说。 如今公婆年事已高,婆婆颈椎不好有严重风湿,公公有胰腺结石、糖尿病等,经常住院,丈夫工作忙,每当这个时候,都是张大姐带公公去医院,每次都是坚持到公公的病情稳定、痊愈后才离开病房。为了护理好公公的身体和饮食生活,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家里有这种病状的老年人怎样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进行照顾。饮食方面,患糖尿病的人应多吃菜少吃饭,她就照着烹饪书试着给公公做些可口的菜吃,刚开始不是缺盐就是淡味,时间一长,菜也就做得越来越好吃。
今年夏季的一个傍晚,天上的雨哗哗的下个不停,突然听到她的女儿焦急地喊:"妈快来呀,爷爷病了"我立即赶到房间,看到公公吃力地低这头,呕吐不止.她没有再多想,立马撑起雨伞,找车把她送到了医院,楼上楼下拿药、输水,一直忙到下半夜一点多钟,直到公公病情稳定下来,这才喘了一口气。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对女儿讲,不能和老人计较小节,尊敬老人是我门的传统美德.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门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某些误会.所以结婚十几年来,一家人关系一直很融洽,从没红过脸、吵过架。.好心就有好报,他们对父母的精心照料,同时也换取了老人对儿孙的疼爱,每当我们都忙的时候,奶奶还能照顾好小孩子,使我门安心做事.。有时为了排遣老人的寂寞,她经常推着公公婆婆晒晒太阳、打打牌,和周围的老人交流。有时看老人心情不好,想方设法逗老人开心,公婆提起这个儿媳妇,赞不绝口。姑姐的病情也有所好转。 大姑姐的女儿、儿子长大成人,都在外地打工,张洪英教育孩子也很成功,女儿自小成绩优秀,考上研究 生,现在参加工作也结婚了。十一年如一日的坚守,说不辛苦,那是假话,烦了累了,张洪英也有想发脾气的时候,但想 着大姑姐坎坷的命运,张洪英都忍了下来。 “只要我还没老,我还能做家务,我就会照顾好大姑姐,她虽有残疾,可她毕竟是我的亲人,不忍心不管她,只 要我活一天,就尽力管她一天,我女儿也说了,等到哪一天我动不了,她会接着照顾大姑妈的。”张洪英说道。
责任编辑 : 王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