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明珠 再立潮头

王晓丽

——樊城区商贸发展纪实   40年前,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悠悠汉江,为那逐渐淡出繁华的商埠带来融融生意。 40年后,历经交通枢纽的人潮涌动、核心商业区的摩肩接踵、综合性商圈的百花争艳,如今的樊城,一座座标志性建筑鳞次栉比,一条条宽阔道路四通八达,一个个商业新区拔地而起……现代化的都市生活气息愈发浓厚,老城区焕发了新活力。 重走交通复兴路 襄阳地区“南城北市”的城市格局由来已久,樊城借助汉江“黄金水道”的便利,唐宋以来便是鄂西北地区举足轻重的商贸核心区。然而,随着铁路、公路运输渐渐成为时代的主流,依水而兴的樊城也便同水运一道步入暗淡。 改革开放初期,“樊城三镇”(1984年1月,樊城分设为樊东区、樊西区、郊区)平平淡淡。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春风吹过汉水,商贸发展迎来春天。在这一形势下,樊城地区抢抓时机,吹响了商贸复兴的号角。 依水而兴的历史给予樊城人民灵感,1981年荣升一等客货运站的襄樊(今襄阳)火车站随即成为焦点。经过5年的发展,该站已成为年旅客发送286万人次、货物发送53.7万吨的重要铁路交通枢纽。 借助铁路带来的人流、货流,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商业带顺着火车站周边铺开。 1986年,3个月大的刘鹏程随经商的父亲来到距火车站仅数百米的中原布匹市场。作为这里商贸繁华的见证者,他的童年记忆里充斥着天南海北的方言和如织的车流人流。 短短几年,中原布匹市场已成为辐射周边四省的大型布匹批发市场,高峰期年营业额可达10亿元。 随着中原布匹市场“一炮而红”,新的力量不断涌入。 1990年,主营小商品批发零售的前进市场开张营业,它后来曾获得“全国文明市场”等多项殊荣;1992年,主营服装批发的新华市场开业,并迅速成为鄂西北最大的服装批发市场;1997年,白鹤市场建成开业,商场门前的前进路中段随之成为全市最拥堵的路段。 随着火车站商贸聚集区迅猛发展,1998年,樊城区商贸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5.2亿元,樊城商贸已初现复兴之势。 再塑城心促崛起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为樊城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在经济发展趋于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的大形势下,樊城商贸发展的重心也逐渐由专业性贸易向服务群众生活偏移。 始建于1952年的人民广场是全市首座广场,40年间,它先后经过3次改造,于1996年以“城市客厅”的定位,正式成为襄阳地区最大的群众休闲娱乐场所。 密集的人流为这里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与此同时,一路之隔的襄江商场(全市首家大型零售百货商场)经过20余年的发展,也引来数量庞大且相对稳定的消费客流,加之广场南部的沿江商业带随着樊城经济的活跃恢复了曾经的繁荣,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整合原有商业资源,打造人民广场核心商业区的发展策略应运而生。 2000年9月,人民广场改建工程纳入全市十二项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之一,基建、环境、交通进一步优化;2002年,劳动街商业带被纳入旧城改造的规划,广场南部解放路商业区拉开优化升级序幕;同年,华洋堂百货于广场北部横空出世,开启全市中高端消费市场,并开始领跑襄阳商业发展;之后数年,银泰百货、武商量贩等新型业态接连入驻,以人民广场为核心的中心商业区不断升级,崛起为全襄阳最繁华的商业地带。 2005年,全区区属单位(襄江商场等市属大型单位未计入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33亿元,占全市的近15%,已然成为襄阳地区的“商业心脏”。 自2012年以来,樊城区把棚户区改造和市场外迁作为推进樊城产业重生和城市功能再造的“一号任务”全力推进,创造了依法和谐征迁的“樊城模式”、市场外迁的“樊城速度”。 截至目前,樊城区已启动12个棚改项目,改造房屋21648户、征收房屋建筑面积360多万平方米,5600多套还建房已分配入住,9096套还建安置房开工建设。绿地广场、南国城市广场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相继建成,樊城沿江滨水、城市主干道和重要城市节点的形象得以提升,民生福祉和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樊城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彰显。 内引外迁百花艳 以核心商圈“中部”崛起,带动周边商贸繁荣的发展模式虽为樊城带来了辉煌成果,但过度依赖商品零售业驱动的业态结构动力已趋于疲软。面对这一形势,樊城依托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优势条件,以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两改两迁”工作、加快发展商务经济新模式为抓手,增强城市商贸经济聚集辐射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商贸大区。 依据华洋堂百货的成功经验,樊城依旧将借助招商引资、利用新业态带动商圈综合体发展的策略放在重要地位。2006年来,沃尔玛、家乐福、武商量贩、中商百货等高端业态或知名品牌不断注入,民发商业广场、乐福天下、天元四季城、泛悦MALL等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随之拔地而起。通过商贸资源整合、要素集聚,樊城逐渐形成以长虹路沿线商业带为轴心,人民广场、沿江岸线、火车站等区域多点开花的“六大商圈”总布局,推进现代服务业建设的规模效应。 与此同时,樊城将“两改两迁”工程和城区商贸“腾笼换鸟”相结合,2016年9月起,用时14个月,将全区33家专业市场全员外迁,在樊西地区整合新建中豪襄阳国际商贸城、侨丰国际机电交易中心、新合作食品城等大型市场带动周边发展的同时,为商务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释放空间。 今日的樊城,商圈、市场百花齐放,传统商贸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争奇斗艳,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超过60%。汉江之滨的商贸明珠,紧紧跟随着改革开放的波涛,再立潮头。 居民说:退休老干部 刘富记(原樊城区政府办公室主任) 自1984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目睹了樊城40年改革开放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十英”办企业到“三线”企业落户樊西工业区,从市场大发展到樊西新区建设,从“解放路精品一条街”到“八大商圈”形成,从街道乡村集体企业到化纤纺织、航空航天工业园的建成,从老旧棚户区脏乱差到高楼林立、绿荫处处,从物资凭票供应到商品琳琅满目,地区生产总值从不足5亿元增加到581亿元,樊城无处不展现改革开放发生的蝶变。 襄棉北院老居民 徐树平(89岁,原襄棉纺织厂职工) 我是谷城人,1975年到樊城的襄棉纺织厂工作,那时候的长虹路是一片菜地,到处是平房,房前的小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走一趟就是一腿泥。现在的变化翻天覆地,樊城从一个农村变成了大都市了,高楼大厦林立,百姓的居住环境大大提升!作为一个樊城的老居民,我祝愿樊城越来越兴旺、越来越美丽。 在樊投资企业家说:湖北中豪商业有限公司副总裁 杨健利 随着樊西新区的进一步发展,中豪项目周边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周边居住区人口、新五中片区、牛首片区消费人群的持续导入,将形成一个以中豪项目为核心、周边5公里为半径的20万人口次级消费圈。在新时代背景下,中豪襄阳国际商贸城将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实现产、城、人的协调发展。 借此,希望政府推进客运西站投入使用,完善樊西新区交通、生活等基础设施,为樊西新区建设生活配套区。万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赵世运 作为樊城区一家土生土长的科技型民营企业,万洲电气的成长与壮大,无论是在政策、资金、技术还是企业群团组织建设等方面,都得到了樊城区委、区政府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爱和支持。为此,万洲电气进行节能科技园的建设计划时,在对襄阳几个城区作选址考察的情况下,出于对樊城区的深厚感情,我们最终选择继续留在樊城区,继续在这片孕育“万洲”的土地上发展壮大,为樊城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卉丰源花鸟古玩博览中心董事长 王彬 卉丰源花鸟古玩博览中心,最初从1997年立业路花鸟市场的十几家商户,历经20余年5次搬迁,发展到今天拥有近400户商家、270亩集吃、住、游、乐、购为一体的景区式市场,实现了华丽蝶变。对未来发展,我们充满信心和期待! 另外,建议政府坚持不懈地兑现关于市场外迁的整体规划布局;加快樊西新区道路、公交等交通设施建设,避免形成“肠梗阻”。 襄阳市诺立信电线电缆有限公司董事长 林伟波 之所以来樊城投资兴业,是因其交通便利、行业前景广阔、公司落地之初还未有大中型电缆生产制造企业,还有区招商局给予的优惠政策及区政府对待投资人的热情及人文关怀。 未来,我们将通过实施高端化、集成化、国际化战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管理先进、技术密集、品牌卓著的国内一流的电缆企业。 在外地发展的樊城人说: 李启良 成都襄阳商会会长,四川省湖北商会常务副会长,襄阳楚商联合会常务副会长,国药控股创服医疗技术成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成都联仁现代后勤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因为工作的关系,近些年频繁往返于襄阳与成都,也深刻见证到家乡樊城区日新月异的变化。说到感受,我想用三句话来表达:忆往昔,荆楚胜地,三国古都,红色老区,旅游文化高地;看今朝,交通便捷,产业现代,农业雄厚,投资兴业热土;展未来,生态和谐,科技文明,产业新兴,宜创宜居家园。 怀着深厚的家乡情结,我们于今年初在成都成立了襄阳商会,就是想通过商会这个平台,团结和凝聚在川创业的包括樊城区在内的襄阳籍企业家,大力宣传家乡宜创宜居环境,积极倡导“反哺工程”,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陕西省湖北襄阳商会会长 张大中,改革开放40年,樊城旧貌换新颜,高楼林立,都市气息浓厚,是汉江流域当之无愧的商贸、物流中心。我期待樊城越来越好,商业更繁荣,百姓生活更便捷、幸福。 回天新材董事长 章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脚步,樊城无论在城市面貌还是人民生活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内外500强企业蜂拥而至,新型工业异军突起,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这片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热土,孕育着一批优秀企业茁壮成长。 作为一名从樊城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我衷心祝福樊城早日成为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祝福樊城更加富裕、文明、和谐和幸福!   (全媒体记者吴芳 熊秋野整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