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阮晶晶)为切实提升辖区居民的防骗意识,共筑反诈防线,近日,友谊街回族社区创新宣传形式,通过“敲门行动+小喇叭提醒+张贴海报+推送反诈日历”等多种形式多管齐下,织密织牢反电诈“防护网”。
“敲门” 入户,面对面讲透反诈经
针对老年群体、独居居民等易受骗人群,社区组织工作人员、网格员、志愿者组成宣传小分队,开展“敲门行动”。大家带着宣传手册逐户走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诈骗套路,结合近期辖区周边的真实案例,提醒居民“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遇到可疑情况及时联系社区或报警。
“小喇叭”响起,反诈声音传万家。
“居民朋友们注意啦,陌生链接别乱点,中奖信息多核实,转账之前想一想,谨防电信诈骗……”每天早晚,社区的流动小喇叭都会准时响起。这些简短直白、朗朗上口的反诈提示,在小区门口、楼道间循环播报,让居民在买菜、散步、接送孩子的间隙,就能把反诈知识记在心里。
海报 “站岗”,显眼处绷紧防范弦。
在社区公告栏、单元门口、电梯间等居民必经之处,一幅幅设计醒目的反电诈海报“上岗执勤”。海报上不仅有“十个凡是”“七个一律”等实用信息,还讲解了紧急止付的方法,让居民一眼看清诈骗套路,并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挽回损失。
“日历”进群,每日提醒不松懈。
为覆盖年轻群体和习惯线上交流的居民,社区还在居民微信群里每日发布“反诈日历”。日历上发布了当天的典型案例解析并标注了“反诈小贴士”。鲜活的案例、精准的提示,让居民打开手机就能学到反诈知识,形成“每日一看、时刻警惕”的良好习惯。
通过这一系列“线上+线下”“动静结合”的宣传举措,友谊街社区让反电诈知识从“纸上”走到“身边”,从“听说”变成“会防”,切实提升了居民的自我保护能力,共同营造出“全民反诈、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接下来,社区将持续创新宣传形式,结合居民需求细化宣传内容,切实守护好居民的“钱袋子”,让诈骗分子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