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冯小燕)今年受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影响,辖区太平店镇、牛首镇近10万亩山岗坡地农作物受旱,其中引丹灌区尾水片区受旱约5.6万亩,占比全市引丹灌区尾水片区受旱面积26.78%,旱情对农业生产、生活用水造成较大压力。面对严峻的旱情,作为水利部门坚决扛牢抗旱天职,坚持“节水优先、科学调度、精准施策”原则,多措并举,全力抗旱保民生。
强化组织领导,压实抗旱责任。旱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于7月11日8时启动了抗旱Ⅲ级应急响应,区水利局认真落实省、市、区抗旱救灾精神,迅速行动,组织召开了水利系统抗旱救灾部署会,成立了抗旱救灾分片包干领导小组和抗旱救灾工作专班,由局长担任组长亲自推动。专班人员下沉至各个村摸排旱情,对全区水库、机井、泵站、堰塘、河流等水源、农村水厂及供水工程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排查,因地制宜采取各项应对措施,最大限度保障水利设施稳定运行,要求各水管单位、农村各供水厂、各镇村牢固树立“惜水”思想,做好开源节流,维护用水秩序,合力打好抗旱减灾主动仗。
加强用水调度,精准施策抗旱。认真分析研判抗旱形势,抓好动态监测、用水调度、水质检测、设施运维、安全管理、项目规划等重点工作。加强水源水量研判,充分利用好现有水源,提前谋划应急补充水源,加强对水源的调度管理和供水调度。采取启用抗旱应急备用水源、新打抗旱机井、架设临时泵站等多渠道供水,想方设法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和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加大调水充库力度,协调引丹三干渠向冢子湾水库、姚河水库补水充库累计500万方,调度辖区26座水库开闸放水保灌溉。冢子湾水库既承担2万多亩农田灌溉任务,又是张岗水厂1.7万人饮用水源地,干旱时段蓄水仅229万方,而引丹渠因旱也无力供水,近7000亩晚茬水稻正值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供水形势严峻,区水利局果断决策,采取以水库水源保饮水、新打机井保灌溉措施,迅速组织专班对村庄地头现场踏勘、对打井位置选址,调配打井设备、资金、人力等,新打抗旱机井16口,解决8个村1万余亩农田灌溉问题,确保了一方稳定。据统计,全区累计投入500多万元,组织抗旱人员1681余人次,投入机电井324眼、抗旱泵站42座,累计抗旱面积15万亩次,累计灌溉用水达2400多万方,极大缓解了旱情对农作物的影响,为农业生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加强设施维护,提升抗旱能力。投入人力和物力,大力开展水利设施维护、机井泵站设备整修、库区和渠道清淤等,充分发挥水利基础设施作用,最大限度扩大灌溉面积。组织对石河畈、姚河、黄龙堰等5座水库35处闸门进行维修养护,出动挖机等机械83余台,清淤渠道50.8公里。组织水库职工开展全天候灌溉放水巡查,杜绝跑冒漏或擅自开挖截水等损水现象,有效提高渠道输水能力和用水效率,确保水源顺利抵达田间地头。实施肖家爬水库至冢子湾水库连通工程,工程实施后,可有效提升冢子湾水库供水保障能力。完成姚河水库库底清淤,蓄水能力全面提升。强化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加强水源地周边巡查力度,坚决杜绝因管理不到位而发生的供水保障问题,守好饮水安全底线。
狠抓补短板工程,提升供水能力。持续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2023年以来全区完成了白龙堰、黑龙堰、姚河等13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易家湾水库1座,提升了农业灌溉能力。发挥工程改造效益,依托襄阳市引丹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一期工程,对姚河水库、肖家爬水库、石河畈水库等灌区实施了续建配套与升级改造,显著提高输水效率和漏损,有力保障了灌区2.2万亩农业灌溉。同时,将区管8个水库灌区渠道建设任务全部纳入引丹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二期项目内,目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省发改委审批,正在等待批复,该项目在我区计划总投资4亿元,共整治石河畈、冢子湾、肖家爬、姚河、黑龙堰、白龙堰、黄龙堰、普陀堰等8个水库灌区渠道111.296公里及相关配套建筑物等,预计2026年可实施建设。
围绕“长藤结瓜”,主动谋划项目。在完成襄阳市“长藤结瓜”现代水利设施建设2025年重点项目的同时, 区水利局积极申报水利工程项目,目前已启动可研、初步设计项目编制工作14个,其中可研已审批12个,初步设计已批复10个,项目总投资23.4944亿元。截至目前,已争取樊城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地方专项债资金5000万元,争取到樊城区石河畈沟2025年防洪排涝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省级资金250万元,两个项目均已完成招投标,正在开展施工前期工作。项目实施建成后,将进一步补齐农村供水和农业用水短板,为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用水提供坚实的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