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襄阳市挑战“两河”最逆袭乡村大PK
暨“两山”理念实践交流擂台赛
在保康县尧治河村落下帷幕
樊城区张湖村、田山村
经过层层角逐
在100余个村中脱颖而出
分别荣获
三等奖、优胜奖
樊城区张湖村
张湖村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故里,“月落乌啼霜满天”的诗韵流传千年。但这里西靠黑龙堰、北临青龙堰的低洼地势,曾让村庄十年九涝,村民仅能种植半季水稻。2014年前,村集体负债400多万元,是有名的“后进村”,青壮年纷纷外出,村庄日渐空心化。转折始于一场“小切口”撬动的“大变革”,张湖村用十年时间,在生态、产业、文化的土壤里,种出了属于自己的“金山银山”。
一、“巴掌田”变“千亩荷塘”
“一亩地被田埂隔成三小块,收割机进不来,灌溉水跑一半。”全村1600余亩耕地被分割成2000多块“巴掌田”,田埂占比超15%,机械化难、水资源利用率不足50%。村“两委”带着党员干部,三个月走遍595户,算清“三本账”:亩产增20%、成本降300元的“效益账”;引龙头企业的“长远账”;按原面积确权、新增耕地集体分红的“权益账”,赢得了民心。
2018年秋收后,“小田变大田”工程启动,拆除田埂3000 余条,新增耕地500余亩,修建“三横四纵”灌溉渠,水资源利用率升至85%。村民廖道明说:“以前3亩地雇3人,现在1人管10 亩,一季多赚5000多块。”这片涝洼地成了水生作物宝地,村集体以每亩800元流转土地,引入莲藕种植企业,从300亩试种扩展至4000亩,亩产达3000公斤。千亩荷塘既唤醒沃土,又成了净化水质的生态湿地,引来群鸟栖息。
二、“单一种植”变“三产融合”
张湖村立足“低洼多水”禀赋,让“小作物”串成“大链条”。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采取“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带动20户创业,吸纳100余人就业,并开展农业技能培训培养“新农人”。
以藕为媒,“田间”变“景区”,“荒山”变“药谷”。村每年举办“荷花节”、采莲体验、莲藕宴吸引游客;村民喻顺才的桑葚采摘园旺季月入超3万元;方孝全的中草药产业年收益达80余万元。如今村产业链年总产值达80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1.8万元,村集体年收入从负债400万元跃升至82万元,甩掉了“无钱办事”的帽子。
三、“物质脱贫”到“精神共富”
张湖村以张继诗韵为魂,打造“张继诗词长廊”“张继文化广场”,开展端午诗赛、家风故事会。创新“小板凳议事会”,大小事务村民共商;“星级户”评选激发参与热情,形成了“我要发展”的氛围。
如今的张湖村道路整洁、庭院飘香,获评全国文明村、湖北“美丽乡村”示范村。当村民在荷塘畔吟诵“夜半钟声到客船”时,他们既是诗篇传承者,更是新时代书写者。
张湖村的逆袭印证: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扎根土地、心系群众,每处青山绿水都能映出“富美”图景。未来,我们将以“两河”为标杆,继续书写更多“变”的传奇。
樊城区田山村
田山村占地面积4.5平方公里,住着1058户4358名乡亲。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22.9万元,是全镇出了名的“后进村”。如今,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省级生态村”“襄阳市十佳美丽乡村”的奖牌,成了田山最亮眼的名片。
从“土地撂荒、人心涣散”到“产业兴旺、步步皆景”,田山村的蝶变密码,藏在党建引领的强基路上,藏在产业造血的富民梦里,藏在乡风文明的铸魂途中。
一、党建领航,破解发展“瓶颈”
“人心如散沙,产业似荒漠”,这是田山村曾经的真实写照。村党委深知,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把党组织建成“主心骨”。我们打造“党建+网格”治理品牌,构建“党委书记领办三张清单、班子成员包片、党员包组包户”的三级责任体系。10个村民小组就是10个战斗堡垒,145名党员就是145面旗帜。
那些年的“屋场夜话”,我们和乡亲们算清三本账:发展账、生态账、幸福账。党员带头拆除37处私搭乱建,盘活200余亩闲置土地;更带动乡亲们主动让出自家一米多宽的庭院路,一条串联村组的循环路蜿蜒伸展,把分散的人心紧紧连在一起。党员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把“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打造成富民共同体。就像尧治河人“劈山修路、炸石开矿”的劲头,我们用党员的“辛苦指数”换来了群众的“信任指数”。
二、产业造血,铺就富民“幸福路”
田山没有矿产,但我们有闲置土地;没有先天优势,但我们有敢闯的勇气。2021年,我们看准特色养殖赛道,党员干部带着村民汪涛三赴郧西,终于引进500只梅花鹿,建成全市唯一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如今的鹿苑年产值近百万元,鹿血酒、鹿茸片等深加工产品走进了城市商超,30多名困难群众在这里实现“家门口就业”。
一花独放不是春。借着鹿苑的热度,我们乘势而上打造产业集群:回收180亩集体耕地,党员干部带头种桃、栽梨、育枇杷,5000棵桃树、940棵枇杷、800棵梨树连成片。去年黄桃园亩产1500公斤,50多位乡亲在这里务工增收。更让我们欣喜的是,村里专门开辟集中菜园,整齐的菜畦既让乡亲们吃上放心菜,又成了村口一道清新的风景线。
不止于此,我们对荒废鱼塘提档升级,建成特色垂钓园;把闲置房屋改造成民宿、农家乐;收集村民废弃的砖瓦和坛坛罐罐,在街角巷尾打造出别致小景观。
三、乡风文明,绘就治理“新画卷”
尧治河的美丽不仅在产业兴旺,更在乡风文明。我们发动村民成立议事会,一起规划村庄发展:新建2座公厕、6个垃圾分类点,硬化2200米道路,安装146盏路灯,栽种4000余棵风景树。孝廉文化长廊里讲着家风故事,凉水桥亭下老人们笑语盈盈,文化广场上乡亲们载歌载舞。
从“环境脏乱差”到“步步皆风景”,从“邻里纠纷多”到“互助新风尚”,我们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和乡风文明,田山正在用文明乡风滋养着这片土地的幸福底色。
尧治河是我们追赶的榜样,更是我们超越的目标。今天的田山,还不是尧治河,但我们有信心成为“田山式”的振兴样板!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党建+农业+文旅”融合,规划鹿苑研学基地、拓展果园采摘动线、打造孝廉文化旅游节点,让集体收入向百万目标冲刺,让乡亲们的腰包更鼓、笑容更甜。
你知道樊城还有哪些村庄
正在践行着“两山”理念吗?
评论区留言
晒出你身边的“绿色逆袭故事”!
让我们一起为樊城
所有的“最逆袭乡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