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的白热化,樊西现代商贸物流园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刻。中通快递鄂西北分拣中心内,一条条黑色履带高速运转,包裹精准落入标定城市的蓝色邮袋。“近期日均处理快递量已突破60万件,分拣系统最快每秒可传送7米。”中通快递鄂西北分拣中心负责人介绍。

不远处,襄阳传化公路港内车流不息,货物高效流转;玉湖冷链襄阳园区工地上,智慧冷库内部施工正酣,部分商户已进场装修……
繁忙景象的背后,是樊城区“十四五”以来紧扣省市战略部署,以樊西现代商贸物流园为核心,优化布局、强链补链,成功获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与“樊西商贸服务型物流示范园区”两张国家级名片的生动写照,为襄阳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注入了强劲动能。

枢纽升级,打通发展“大动脉”。樊城以“织密路网、畅通水道”为抓手,全面夯实物流基础。目前,樊西高速出入口扩容、物流大道下穿襄荆高速工程已竣工;二广高速樊城段扩容改造即将启动;老河口至南漳高速公路建设前期工作稳步推进,将在太平店镇设互通立交;新207国道、G316樊城段改线工程相继通车,区域内“四好农村路”达68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138公里。
汉江航道整治工程完成后,市区段可通行千吨级货船,水陆联运优势进一步凸显。内环提速工程将樊城至机场、港口、自贸区的通行时间压缩至“一刻钟圈”,加速融入全市“五枢纽+五园区”物流空间布局。
项目引领,激活产业“新引擎”。“十四五”期间,樊城推进重点物流项目建设,已建成中通快递、传化公路港一期、好邻居物流仓储配送中心等项目。思念冷链物流园于今年6月竣工,构建起覆盖周边城市的冷链配送网络。玉湖冷链(襄阳)交易中心2栋智慧冷库正加紧施工,投产后将集聚600余家商户,创造3000个就业岗位。湖北坤达商贸物流园于今年7月开工,传化公路港二期计划启动建设。这些项目犹如一颗颗棋子,落定在樊西现代商贸物流园的棋盘上,串联起智能分拨、多式联运、冷链仓储等关键环节。

主体培育,壮大行业“生力军”。目前,樊城物流类市场主体突破500家,其中公路货运规上企业9家、“四上”服务业14家、A级物流企业达20家(含4A级10家)。传化公路港、中通快递等龙头企业通过“线上货运网+线下枢纽港”模式,高效匹配货源与运力。淘大集等电商平台打通线上销售渠道。竹叶山农产品交易中心作为鄂西北最大的农贸批发市场,保障了区域农产品稳定供应。多元主体的集聚,推动物流服务从传统仓储运输向供应链整合、定制化解决方案升级。
园区赋能,打造开放“主平台”。樊西现代商贸物流园作为核心载体,规划面积16.6平方公里,已形成“四横五纵”路网格局,开通6条公交线路、125条全国直达干线。园区内襄阳国际商贸城等八大市场总投资300亿元,入驻商户5400余家,从业人员超3万人,商品辐射十堰、随州、南阳等周边城市。业务覆盖全国多个省份的物流网络,使樊城成为鄂西北商贸流通的“心脏”。

业态创新,拓展产业“新蓝海”。面对新趋势,樊西现代商贸物流园积极布局智能物流、冷链物流、电商物流等新业态,智能分拣设备将包裹处理效率提升3倍。玉湖冷链、思念食品等项目建设30万立方米冷库,年周转量达140万吨。传化公路港通过数字货运平台降低车辆空驶率。制造业企业依托定制化物流服务加速转型升级。多元业态的融合,让“物流+商贸”“物流+电商”的协同效应持续释放。
冷链突破,抢占产业“制高点”。冷链物流是樊城物流皇冠上的明珠,目前,樊西冷链基地总面积达1025亩,竹叶山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玉湖冷链国际食品交易园、思念冷链中心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未来还将谋划樊西新城冷链集配中心,进一步巩固“买全国、卖全国”的冷链枢纽地位。
从“交通走廊”到“经济走廊”,从“物流节点”到“供应链枢纽”,樊城正以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撬动区域经济格局之变。樊城将继续深化“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为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贡献樊城力量。
通讯员:王晶晶 李冠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