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域经济报】“农百万”助力抢“三夏”

余惠玲, 王晓丽

时令入夏以来,在襄阳农百万农机专业合作社,45名社员忙碌不停,他们一天的工作任务都在智能北斗作业微信群里调度和显示。

近期,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镇迎来了水稻秧苗栽插时节。今年,襄阳农百万农机专业合作社持续推广运用北斗联网装置,开展智能化机械育插秧技术,以科技助力农业生产提档升级,让“会种地”变成“慧种地”。

“以前的插秧机需要两个人来操作,一人驾驶,一人放秧,而现在的智能化插秧机通过与北斗联网,导航系统能够辅助直线作业,仅需一人即可操作。”襄阳农百万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海生介绍:“智能化农机既节约了人工成本,又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张海生说的北斗联网装置通过北斗智能终端监测设备,可以显示作业机手的实时作业状况。专业合作社里每个社员的插秧机上都安装了北斗联网装置,合作社可以在电脑和手机终端监测设备上,一目了然地看到社员一天工作时间和作业面积,并且通过微信群统一调度作业,达到机手与农户的精准对接,为农户插秧节约跨田作业时间。

许盛海是合作社里的老社员,既有育秧机又有插秧机和收割机,进入育插秧时节,他的生意格外好,往往是一条龙服务,既帮农户育秧又包揽插收工作,今年仅育秧面积就达1000多亩,农忙时节每天驾机作业13个小时,插秧面积40多亩,一天收入4000多元。他表示,北斗智能化机械技术让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他的收入也比往年高了许多。

今年,太平店镇水稻面积达9万多亩,秧苗栽插比去年提前了一个星期。自进入水稻秧苗栽插时节,农百万农机合作社就忙碌了起来,每天出动20多台插秧机,机械作业300多亩,进入高峰期将出动40多台插秧机,每天作业达到1600亩。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今年,太平店镇9万多亩水田可提前完成“三夏”生产任务。(作者:本报记者 余惠玲 通讯员 王晓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