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刘亚男)近日,在樊城区牛首镇普陀社区田地里,繁博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手卓雕正开着大马力拖拉机进行深松作业。
“今天这100多亩地,我能保证深松深度不低于30厘米,透氧率至少提高两成。”卓雕自信地说,他如此有“底气”,是因为农机上安装了北斗智能终端。终端包含数据监控和传输系统,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控深松深度、面积、轨迹等,用手机APP就能对深松作业各项指标“了如指掌”。
“最重要的是大大提高了效率。这100多亩地原来要干6个小时,安装北斗智能终端的新拖拉机2个小时就能完成,开展夜间作业也毫无问题。我们采购了10台安装有北斗智能终端的农机,每个月至少可以节省5000元。”这笔账,被繁博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鹏算得明明白白。
在田地另一头,植保无人机操作员胡光山在手机APP上圈出飞行地块,设置好飞行速度、高度,随后,植保无人机缓缓上升,轻快地掠向麦田上空,均匀地喷洒施肥。经过北斗智能终端的预估,植保无人机的施肥量可以“恰到好处”。
今年,为更好服务农业生产,樊城区近50台农用机械安装上了北斗农用智能监测终端,农机数字化作业面积累计突破30万亩。同时,对水稻机插、小麦机播、油菜机播开展作业补贴,给种植大户吃上“定心丸”。
除了新设备的助力,在樊城区农技中心的指导下,不少农户也通过优化种管技术,尝到科技的甜头。
今年1月,在牛首镇农业科技特派员陈富华的建议下,李沟村草莓种植大户汪雄全面选用更高标准的大棚材料和水肥一体化设备,运用新的水肥技术,与原来相比,节约灌溉用水40%以上,减肥达17%。
如今,汪雄种植的16亩草莓迎来收获期。“水肥一体化设备投用后,草莓的品质明显更好了,大部分达到一等品的标准,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每亩能够增加1万多元的收入。”汪雄说。
“过去,农民靠经验摸索种植技术,周期长、风险大。”陈富华说,“现在,在樊城区,科技唱主角,无论是大户小户,都看到了发展智慧农业的好前景。”
据悉,樊城区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目前已壮大到61人。今年以来,全区已开展十余次农业技术培训,400余人次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