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王晓丽)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际,樊城区妇联受到全国妇联表彰,荣获“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近年来,樊城区妇联聚焦家庭主阵地,以体制创新、队伍保障、思想引领、家庭先行为抓手,广泛链接社会资源,弘扬新时代家庭观,持续推动全区家庭工作长效发展,不断夯实文明和谐基石。
体制创新 着力构建家庭工作新体系
去年7月23日,樊城区家庭建设工作联席会召开。会上,樊城区民政局、区卫建局、区司法局对上半年的家庭建设工作情况分别进行了介绍,针对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开展了贫困救助、包保帮扶、法律援助等工作,兜住了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民生“底线”。樊城区妇联鼓励各级妇联组织和广大妇女群众积极参与,投身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帮扶工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妇女儿童工作仅仅依靠妇联远远不够。为做好全区家庭建设工作,加强家庭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实现数据共享、信息互通,樊城区创新工作思路,有效整合各种帮扶资源,于2018年底建立了家庭建设工作联席会。
联席会网罗了区委组织部、民政、教育、卫健、司法、民宗、总工会、团区委、妇联、残联、红十字会、慈善会12家单位,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围绕家庭建设工作进行研究讨论,提交议定事项,再由各成员单位负责落实联席会决定的帮扶事项,实现精准帮扶。
“建立家庭建设工作联席会,能更好调动各部门优势资源和社会积极因素,因地制宜开展帮扶活动。”区妇联主席周红介绍,“我们充分发挥全区家庭建设工作联席会平台功能,依托大数据、新媒体等信息化手段,有针对性地解决妇女儿童的心头急与盼,切实为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问题。”
注重“强基” 打造家庭工作巾帼队伍
春节前,太平店镇张园村特困儿童小伟又收到肖妈妈送来的文具和零食。结对活动中,肖妈妈时常走访或打电话关心小伟的学习和生活,尽其所能地为他创造良好环境。“留守儿童需要陪伴,更需要母爱。”周红说,去年,在通过组织各地对辖区困难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准确摸底后,梳理出全区1695名留守儿童,并对其中148名困境儿童家庭的人员结构、现状、帮扶需求建立困难家庭数据库,分类整理建档。
去年7月,全区开展“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帮扶活动,招募“爱心妈妈”。短短半个月,就有320名“爱心妈妈”主动申报认领孩子。区妇联还编制出“爱心妈妈”手册、聘书等,明确“爱心妈妈”的职责、义务,集中规范管理,用好社会资源。
此外,区妇联还积极发挥执委作用,延长妇联工作手臂。疫情防控中,区妇联联合心桥心理事业发展中心,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疫情期间群众心理疏导及心理干预服务;常态化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对辖区留守、患病、困境妇女儿童及其家庭等摸清底数,找准原因、建立台账、因人施策……“通过‘爱心妈妈’团队、心理援助辅导团队、各级基层妇联组织等队伍建设,我们打造出实干担当的巾帼队伍,让妇联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周红自豪地说。
铸魂固本 做实家庭工作品牌活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微缩,发现‘最美家庭’,传扬最美家风,让一个个‘最美家庭’在时代中绽放。”周红说,近年来,在家庭工作中通过“铸魂”,每年评选“最美家庭”,不仅让家庭获得自豪感,也让这种向上向善的风尚得以更好地传播。
近3年来,樊城区妇联通过选树家庭建设典型,做好宣传,着力发现、挖掘、传播全区各类先进典型家庭事迹,活动中涌现出了382个优秀集体、家庭和个人,其中,23个家庭和个人获得了市级以上表彰,铁路社区王华革家庭获得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老实本分,艰苦奋斗,阖家幸福”“手足贵相助,夫妻贵相从,长幼贵有序,邻里贵宽容”“处世以谦让为贵,做人以诚信为本”……如今,走进定中门街道办事处水星台社区,家家户户门前精致古朴的家训牌已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樊城区妇联通过建立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和资源优势,大庆路小学、米公小学、施营社区、水星台社区四家单位被市妇联授予“襄阳市家风家教实践基地”,达到以文化育人的目的。
樊城区妇联不断推进家庭工作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创建5个市级家风家教实践基地,在城区80个社区建立家长学校,先后培育5家社会组织;举办4期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5000余人参训;筹资13万元,用于妇女儿童之家建设。
樊城区妇联还通过组建宣讲团等,持续实施服务妇女儿童公益项目,做实家庭工作品牌活动,在全区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创出具有樊城特色的家庭建设工作新局面。